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语言:社会现象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心理现象 心理学研究对象
外部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不用于交际,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垂体腺(丘脑控制)
肾上腺(肾上腺皮质和髓质)
甲状腺(机体发育)
性腺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心理学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认知信息加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情绪、情感、意志-调控体系) 2、人格(需要和动机-动力系统)(内力和人格)
?狗也是有记忆、思维的,为什么说只有知觉?
心理:客观现实、社会的产物、能动的
希波克拉底“体液说”(黄胆汁、血液、黏液质等)
冯特 德国 1879 莱比锡大学 心理学实验室 科学心理学诞生
学派纷争
构造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 内省法
机能主义 杜威、詹姆斯 技能实际作用
行为主义 华生 (s-r) 探索刺激与反应
格式塔 维特海默、科勒、考夫卡 分解元素,整体分析 顿悟
精神分析学 弗洛依德 心理咨询行业创始人
当代心理学研究主要取向
人本主义 马斯洛、罗杰斯 研究精英,自身价值,发掘潜能 1950-1960
认知心理 人是信息加工系统 1960
生理心理 探究生理基础和脑机制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1)客观性 2)辩证发展 3)理论+实际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1)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2)实验法(自/因变量、额外变量)
3)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4) 个案法(深入分析,个体性)
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
外周神经:
1.躯体神经:12对脑神经 31对脊神经
2.自主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灰质、白质(完成最低本的反射)
2.脑:脑干、间脑、小脑、端脑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不是琢磨对方在想什么,最普通,最一般的规律。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
2)人格
荀子:主张人性恶论
冯特:心理学独立宣言 1879年:内省试验方法
华生:行为主义
格式塔学派:顿悟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心理咨询行业奠基人,精神学派 有意识和无意识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三大学派
对本质,内在联系认识,最高阶段
间接性(了解了事物的关联)和概括性(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加经集中的思维过程
分析 (分解)综合(部分——整体) 抽象 概括
普通心理学,即是基础心理学,重视理论和规律知识
1.一般心理问题
2.
3.严重心理问题
更年期(第二青春期)
女:45-55
男:55-60
青春期(11、12-15、16)
困难、危险期
记忆容量
达到峰值:11.04+-0.4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情绪变化特点:
一、烦恼突然增多
二、孤独-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三、压力-需求不能达到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特点:
第二反抗期
童年期(6、7-12、13)
学习是主导活动
多看多走,积累直接经验来提升学习时的间接经验
记忆策略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10岁,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亲子关系的发展三阶段模式:
幼儿期(3-6、7岁)
游戏
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幼儿想象的发展
幼儿言语的发展
词汇:3-4岁发展最快
幼儿个性和气质性发展
儿童认同:对成人的个性品质的效仿
儿童喜欢对比自己大的人的认同
儿童第一逆反期
3-4岁,表现为自己做
不是制止他,而是如何提升他的能力
通过游戏提升
婴儿期(0-3岁)
新生儿(0-1月)
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睡眠-觉醒周期模式
婴儿期
大脑的可塑性,大脑的可修复性-5岁前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
手的抓握和行走
手-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婴儿的学习:
认知发展:
一、感觉发展
二、知觉发展
罗伯特。范兹-视觉偏好,图案的喜欢程度
三、深度知觉
吉布森和沃克-“视崖(visual cliff)“,6个月的孩子有了深度知觉,是否掉床
婴儿的记忆:
12个月以前:
12个月以后
个体记忆的发展在胎儿末期,so胎教是有作用的
爸是情绪记忆,上下嘴动
整合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形式:
8-11月,
无效尝试-有效尝试-无需尝试
婴儿的言语发展
语音发展:
3岁婴儿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婴儿词汇和句子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
1-1.5岁,第一批词汇(50左右)
3岁词汇达1000
句法的发展
1.5-2岁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掌握母语的基本规律
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1.5岁)-完整句(3岁)
爸-爸爸-吃饭啦-宝宝吃饭啦
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前言语交往(手势)-婴儿与成人-成人与婴儿
言语的获得:
后天学习理论
先天成熟理论-自然成熟说
环境和主题相互作用理论
婴儿个性和气质型发展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感情社会化的标志
发展阶段-鲍尔比
安斯沃斯1973,依恋的类型
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3个标准:
婴儿的自我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广义:
1.种系发展-动物
2.种族发展-心理的历史发展,各民族心理发展,人类
3.个体发展
狭义:
个体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性质: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加速期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应的年龄学习不同的东西,音乐、语言、动作。。。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心理发展的归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主要促进: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错过了最佳发展期的案例:
皮亚杰-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内因和外因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皮亚杰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具体经验(事物)支撑的逻辑思维水平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思维形式脱离具体内容,达到逻辑思维水平
埃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埃里克森心理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
劳伦兹-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提出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将“母亲印刻(imprinting)”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缺失性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
基本情绪: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喜怒哀恐)
授课老师
课程特色
学员动态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