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非异性恋与非顺性别
- 更多的是针对同性恋、跨性别的一种定义
性倾向:
- 指在性欲和情感上被某一性别持续吸引
- 可以分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无性恋
性别认同:基于一定的性别规范而内在认同的某一社会性别
顺性别: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社会性别的认知一致,且性别表达与性别规范一致(通常用跨性别表示非顺性别)
本课主要关注非异性恋与非顺性别
【每个人都有三种性别】
- 生理性别:基于男女生殖器差异
- 心理性别:每个人认知自己的性别
- 社会性别:个体对社会行为的表现方式
顺性别(cisgender),指一个人的生理性别、自我性别认同和社会性别,三者统一的状态。这个词被创造出来,即是为了避免使用“正常”和“不正常”等有歧视色彩的词语来探讨和指代性少数群体
问题:你是否遇到过LGBT来访者?他们【独特】吗?
反应:超越传统的心理学视角、跨学科的视角
迷思:
同性恋是先天还是后天?——你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如果你又不是他们的一员,那何必关注这个问题?(斯芬克斯之谜)
同性恋能被【治疗】【改变】吗?——你关注这个问题,是想改变他们吗?如果是,请问你有合法的许可吗?当事人是否愿意?更别说国际上反对强行改变性倾向。(哥德巴赫猜想)
同性恋分【夫妻】吗?——称呼不代表本人的一切,比如说男同情侣里【0】的一方并不是娘娘腔,女同情侣里【T】的一方也未必是所谓的男人婆。何况也不是所有人都进行这种模式(遇1【T】就0【P】,遇0【P】就1【T】)
同性恋重性轻情,关系更不稳定?——异性恋群体里是没人出轨的,对吧?异性恋群体里没有人是有炮友的,我懂的~
同性恋普遍存在吗?——以前的人认为同性恋占了总人口不到10%的比例。但酷儿理论却又提出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同性恋(作者注:异性恋也有可能对同性动心,但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在那样的前提下,他们往往只对一个人这样,并且对这个人以外的同性没感觉甚至抗拒,分手了也极难对别的同性产生类似的情愫(跟单纯的异性恋或者同性恋有差异)——换言之,每个异性恋都是潜在的只对特定的同性动心的“同性恋”,但这样的同性在这些人的一生中是不会遇到很多个,发生的几率极低)
同性恋容易传播性病、艾滋病吗?——从传播途径(性、母婴、血液)来看,谁都可能会得上艾滋病或性病。总不能说只有同性恋才会有性生活、只有同性恋才有血液、只有同性恋才有爸妈或做爸妈吧?当然,客观的一些因素使得同性恋在这个问题上很突出,但不应该混为一谈
同性恋越来越多吗?——在没有动情的前提下,异性恋会违抗自己的本能而去找同性吗?现在看似同性恋变多,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建国后,因为意识形态和人口需要,同性恋被视为“腐朽的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同性恋会被批斗甚至处死,个别人因无法忍受而轻生。文革后,同性恋会被以“流氓罪”处罚和被视为疾病。直到97年宪法修改,流氓罪被废除,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非罪化;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有所保留地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鉴定标准中去除,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去病理化
针对同性恋的污名、歧视严重吗?——因为不是同类人,彼此的处境不一样,无法产生同理心(个别人例外),异性恋往往无法体会LGBT的处境。
【关于同性恋的部分真相】
- 在全世界所有的文化中,都有同性恋存在
- 无论一个社会如何对待同性恋,它都只在一部分人中发生
- 同性恋者也是普通人,除了性倾向外,他们跟异性恋者没有任何差别
专业名词:同性恋恐惧、跨性别恐惧
【异性恋主义】
- 文化异性恋主义
- 心理异性恋主义
- 社会中认为异性恋是唯一正统的性倾向
- 异性恋假设:我们假设所有人的人都是异性恋者
- 异性恋体制:整个社会维持异性恋、支持异性恋、鼓励异性恋的一套制度
- 异性恋特权:异性恋可以在社会中仅仅为异性恋就可以享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