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Bowen家庭系统理论的八大概念:
一、核心家庭的情绪历程:
绑住焦虑的机制/焦虑中的关系模式
当我们产生焦虑的时候,我们采取的一些方法来应对---不止人类有,动物也会有。自然而然会发生的---自然系统理论,没有对错,是一个自然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就叫“绑住焦虑的机制”,我们做了这些事情就会好过一点,不做就不会好过。我们做的事情变成我们从小到大应对焦虑的跟人的互动模式(我们从我们家庭学来的)---也叫互动模式。在焦虑产生时我们与人互动的几种方法。
四种方法(我们在应对焦虑时不断在这在四件事里变换,有的会加一点料,某个部分会多一点,某个部分会少一点):绑住焦虑的机制
1、冲突:需求不能满足的焦虑底下形成的机制。
彼此之间对彼此之间意见不能满足时,我们会过度变得敏感对方的状况,对对方有所批评,对对方有所要求,甚至更严重的冲突就会有所发生。冲突会暂时性绑住焦虑,会让人好过一点---我至少跟TA吵了之后我会舒服一点,爽一点。那个当下不发生冲突就会痛苦,但是做了之后的后果也会很痛苦。
情绪融合(enotional fusion)与冲突。
冲突这件事就是两个个体过度的靠近,期待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的部分,或者期待对方一定要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夫妻当中大概就常常在演这场戏---谁对谁错的戏,其实就是期待对方跟自己融合在一起。
情绪融合:我期待对方和我融合在一起,期待对方情绪、感受、知觉都要和我一样。对方越和我融合,我就觉得越舒服。当对方跟我不一样时,我就不开心,我要求对方变回来,对方不能满足时,就产生冲突。
冲突的症状
高度焦虑时,变得吹毛求疵
越发为本身所感受道德问题寻找责难对象
将自身问题投射到他人身上
焦点指向他人,看不清自己
陷入争执,而非转移话题、放松自在、做点有用的事情
口出恶言或动手伤人
2、疏离
厌倦冲突之后,人们通常就会自动转向另一种模式:保持距离。而今,他们也相信自彼此的问题解决了,至少这段时间,彼此没有冲突。然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他们仅仅换了一个方式而已。
情感疏离:会见面,但是很少有情感交流。
距离疏离:住的很远,不往来
疏离的样貌:
一追一逃(pursuit-distance)
两者都逃(distancing overtly)
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彼此没有交集,除了谈孩子,不能谈彼此
极端的疏离,情绪切割 (cut off)
彼此相敬如宾,或通过第三者(孩子)来传递信息。
3、高低功能的互惠关系(生理、心理、社交)
跷跷板的模样
动---大家舒服,亲子关系中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爸妈要逐渐往后撤一点,让孩子的功能出来。
不动---僵硬,不舒服
高功能的人:
无所不知;
把生活打理得很好;
告诉别人做什么,怎么去思考,如何去感受
帮忙过头
自认对他人有较多的责任
接手对方可以胜任的事情
以“大局为重”,要求承诺
突发性“身心交瘁”
底功能的人:
做任何事都要请示对方
征求一些不必要的建议
对于任何协助,不管是否需要,总是来者不拒,而且倾向于被动等待
要求对方做自己就能胜任的事情
漫无目标
达不到目标
听多做少
有物质成瘾的倾向
败家子---常常有一个高功能的人在支撑他。
互惠:我做多的人,我给你的时候,我也想得到什么东西;我接受给的人,我享受,我得到什么东西。背后都想要拿什么东西。
在家庭治疗理论中讲的“把孩子的自我拿来自己用”。通过拿孩子的自我来给TA时,TA可以变成更完整自己。而孩子把自己牺牲掉,完全去听从别人的,ta得到了别人会照顾TA .
高功能的人,不敢放,不敢放的背后通常就是要得到什么东西。治疗就是探索这背后的东西。
高低功能的互惠不仅仅是你高我低的互补,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得到了什么。付出会得到---这就是帮助焦虑的一个机制。(手足的情况,老大---老幺)
改变:留意到高功能的人能否放手,不仅仅是底功能多做一点。
夫妻里也是有这样的高低功能的状态。低功能的人其实不想去承担更多。
高功能要知道让低功能自行承担一点责任。(家暴、亲子关系、企业运作)
高功能的人不敢放手就是担心低功能的人自己去处理事情会失败,所以不放手。
高功能的人要知道哪些责任要还给他,哪些自我不是你可以拿的,这个变化才会发生。
不管是情绪威胁,还是自杀威胁,对方常常要从你身上得到什么,或者你可以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自杀---情绪状态就会掉入好像你需要照顾对方的生命。当你越觉得自己要照顾对方的生命时,你自然就会给他很多东西,然后互动就越来越卡在里面。
跳过这个威胁就是你越来越平等看待这个关系,越来越多的和他平起平坐,把他的责任还给他,继续保持这份关系,用不同的姿态,不同的跷跷板,而不是掉入到那个威胁的跷跷板。你知道什么可以给他,什么不可以给他,调整高低功能的跷跷板。
高功能的人要低功能的人来做治疗时,高功能的人要愿意放手。高功能的人要愿意进来治疗,他们要停止他们自己愿意过度去照顾低功能的人,低功能的人才会有机会成长。
4、聚焦于小孩(三角关系)
父母关系过于紧绷,其中一个人或者同时两个人都把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情绪放在孩子身上,这样让彼此暂时好过一点(me)。孩子的症状与父母的聚焦于孩子有关系,这就是Bowen理论里的三角关系。
总结整理:两个人的互动
1、高低功能的互惠关系
自我交换
发展生理-情绪-社交征状
2、冲突
攻击/攻击
追求/逃避
3、疏离或切割
逃避/逃避 (把孩子拉进夫妻的关系里,形成三角关系)
这就是家庭的两人互动姿态(任何两人)
二、三角关系
无论是在家庭或是其他团体中,三角关系是一种三人情绪状态,也是所有情绪系统的分子或基本组成单位。三角关系是最小的稳定关系系统。
当我与一个人情绪不愉快,我可以把情绪适当放在第三者,我就会好过一点。比如我和婆婆关系不愉快,我可以像朋友抱怨的时候,我抱怨完了,我就会舒服,我就会继续跟婆婆去相处。这就是一个三角关系。人其实很容易形成三角关系。三角关系是一种稳定的力量,同时我们三个人也不能离开彼此的状态。
一个二人系统只要是平静的,也可以是稳定的。分化越高,两个人就越自在,就根本不需要把第三个话题拉进来。
评估:当你们二人的对话常常要扯到第三者,那代表你们两人的不平静情绪状态,或者你们二人之间常常有一个微妙的慢性焦虑在弥漫。
治疗的一个用意就是你能不能跟人发展一对一,彼此之间人对人的关系,彼此可以交心的互动,你们越能彼此交心,你们就越不用把取他人拉进来。反过来也可以思考,在一个谈话的场合里,总要把第三个人扯进来,代表这个关系的焦虑是高的。他们需要这个第三者来平衡这个焦虑的状态。这就是三角关系的基础。
但是,当焦虑增加时,它立刻介入最脆弱第三者成为三角关系。当三角关系中的三个成员紧张程度过高时,就会牵扯其他人进入三角关系,形成一系列连锁的三角关系。(分析我自己的家庭)
观察人、事、时、地、物。
例子:一对夫妻来做婚姻治疗。几十年先生追,妻子逃的模式都如此,为何现在来做治疗。
事实:太太与先生发生冲突---回娘家和妈妈诉说---情绪释放出口---焦虑减轻---回家继续和先生过日子---反复这样的模式---妈妈去世---太太的情绪没有出口---两年下来,情绪越来越多,越来越没办法撑住---出现Depression(抑郁)的状况。妈妈是三角维持平衡的状态、
三角关系概念是一个家庭治疗里大量使用来操作的技巧,会不断提到它。
在家庭治疗中不断看到三角关系的变化。
三角关系维持的平衡状态,会形成各自的更多的三角关系的状态。
连锁性三角关系
当焦虑超出一个三角关系可以承载,焦虑就会扩散到其他家庭成员身上,或是工作、社交等其他人际系统上,进而形成连锁性的三角关系。
结盟的三角关系:宫斗剧的皇后派与嫔妃派各自结盟的三角关系。团体极化现象---三角关系两极化,彼此没办法对话,两个团体最下面的两人个人在冲突,一旦解决了这个冲突,可能会有第二个冲突。就像组织里说的当最高阶的主管有紧绷的时候,会导致中阶主管形成这样的连锁三角关系,中阶的连锁三角关系又去连接下面的形成这一系列不同分派的状况。
在这家庭也会发生---三代的家庭,两代的家庭都会存在连锁的三角关系。
做治疗就是去三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