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气质
一、婴儿的气质类型
1、按活动特性(四类型说)
- 情绪性:负面情绪占优势、行为反应强
- 活动性:积极探究环境、运动性游戏
- 冲动性:情绪强烈不稳定、难以控制
- 社交性:主动与人交往、“自来熟”
- 节律性
- 适应性
- 趋避性(积极探索或消极被动)
- 情绪状态
- 反应强度
- 容易抚养型
- 抚养困难型
- 发展缓慢型(倡导拟合优化教育)
- 1、先天反射性阶段 (出生至百日)
- 兴趣-反应模式-引导-早期感知活动
-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 兴趣-快乐-相互作用-知觉能力学习
- 3、新异性事物探究阶段(1岁前后)
- 兴趣-认知倾向-相互作用-习得新事物
自发性微笑、反射性、与生俱来
-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区分人与其他刺激物
-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 区分熟人、陌生人
1、消极情绪反应:表达需求
2、哭的发展阶段
- 自发性哭、反射性
- 应答性哭、不适宜刺激或需求信号
- 主动操作性哭、社会性活动、经验习得
3、哭的模式
- 哭的缘由——
- 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
- 分离焦虑——与母亲分离后,对陌生人或陌生情境的恐惧反应。
- 焦虑的变化过程
- 痛苦求助、愤怒抗议
- 失望、情感冷默
- 企图适应环境、超脱困扰,寻求接近陌生
- 婴儿与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
- 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 母婴互动关系
- 安全型依恋:有安全感、积极探索
- 回避型:未形成亲密情感联结
- 反抗型依恋:无安全感、矛盾型、焦虑型。
衡量母亲早期教养方式的标准
反应性:对婴儿信息敏感、积极应答
情绪性:愉悦交流
社会性刺激:游戏、社会互动
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
1、对人格特征的影响
- 安全型依恋——高自尊、信任、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
- 善于获得社会支持、与他人分享良好感受能力
2、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
- 依恋质量影响情绪情感、性格、社会行为、
- 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
- 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 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镜像自我)
- 运用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