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疗法:作为理解与兼容其他心理疗法的框架-朱建军
源流
基本思想:主要源于佛家、道家、儒家等中华文化体系。
一些要素:孕育于意象疗法
初步形成:约2010年
回归疗法的核心—解答三个问题:存在焦虑从哪里来?为何越迷越深?如何回归?
1、存在焦虑从哪里来?
我们以为-有一个稳定、独特、可控的“我”。
2、为何越迷越深?-迷失与回归的循环圈
图1
循环的不同层次-四界
在界-直接满足存在感
营界-控制世界
守界-应对失败后,外部失控,转向内控
溃界-内部失控
迷失的原因(一)
认知有限性:遗忘;认知会有染,会混淆不同层次的信念;学习他人,使得他人的信念混入
迷失的原因(二)
内归因与外归因:
(当假设有“我”有“非我”的分界,区分“内”“外”,就已经有迷失)
外投,把本来内部的役向外部。
内投,把本来外部的投向内部
迷失的原因(三)
后发覆盖(对焦虑的染):
解释过程中,把“前焦虑”+“后焦虑”认作是“后焦虑”:染了之后,如果把继发的焦虑当做全部,则原来的焦虑被遗忘,但其能量汇入继发焦虑中,后发覆盖的原因是,记忆的容量有限,于是会把多种焦虑简化为一种,而最后通常会被记住是因为近因率。
迷失的原因(四)
控制(让行动的结果符合自己的期待)
控制世界(外控)
控制自己(内控)
迷失的原因(五)
对自我的判断:
如果感到外界是可控的,并归因于自我,也感到自己是可控的,产生自我效能感。如果控制失败,对自我产生不满意。
迷失的原因(六)
目标漂移(或没有持续坚持一个目标)
迷失的原因(七)
下一圈的动作,阻碍了上一圈的完成;
试图在下一层,控制上一层的心理活动;满足下一层的需要,对上一层的满足有妨碍。
迷失的原因(八)
试图做的事情是没可能的,比如试图直接控制情绪;试图通过控制外界,而让内部的事物改变;其它.....
如何回归“初心”
识别所在的循环层级;看清晰具体的步骤,找到一个迷失循环中迷失的点;做相应的对治;看清整体的循环,及其虚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