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心理学:研究出生到衰亡的人生阶段心理过程
2.每个阶段心理不同,有关键的技能发展时间性
3.有能力来自于遗传还是环境的可能
4.智慧的核心是适应
5.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
1.发展心理学:研究出生到衰亡的人生阶段心理过程
2.每个阶段心理不同,有关键的技能发展时间性
3.有能力来自于遗传还是环境的可能
4.智慧的核心是适应
5.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
1、马斯洛层次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2、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恐
3、怎样面对应激?研究课题-心理疏导、危机干预
4、气质类型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液说、激素说
5、高级神经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6、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荣格{内-外向人格理论《心理类型学》}7、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特质论
卡特尔-16PF
艾森克-人格结构维度理论/PEN
人格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企业人员测评)
1、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迁移、原型发展、定式
2、睡眠整个阶段最少为40分钟
人类性的特征
咨询的基本原则
原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问题:性角色认识方面的问
性动机 的偏离
一系列事件导致的心理状态变化;
心理状态变化导致生理变化;
由点及面的心理恐惧状态;心理状态的泛化;
1、嗅觉是最古老的器官
2、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3、感冒时味觉会变差,味觉和嗅觉相通
1、基础心理学是正常人的基础和一般性心理学。
2、心理是通过大脑出现的活动
3、荀子-性恶学
4、1879-莱比锡大学-冯特-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独立宣言”
5、环境主义学派(行为)-华生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咨询创始人
7、研究方法:观察、调查、个案、实验法
8、
第11章 课时62 二级咨询技能3
第一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六单元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阿尔波特。埃里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
阿伦.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
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特点
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多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
1建立咨询关系(咨询师)
引导求助者对他的问题及其认知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并安排特定的学习过程
求助者的问题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有个全面的认知过程,对其问题进行诊断
求助者的主动学习过程
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不正确的观念加以细致的体验反省
发挥自己在其他问题上尚有的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2确定咨询目标
观点: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
根本目标: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首要任务:把求助者引导到某个特定的问题范围内,要求求助者集中注意那些具体的问题和可以观察到的事实,而且这些问题和事实通常是求助者所忽略的
提问,就是由咨询师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
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
咨询师在提问及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时,应特别注意使谈话的内容基于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陷入空洞的理论探讨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1指求助者对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
2用具体事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
相关技术
1建议
建议求助者进行某一项活动,这一活动与他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有关。通过这个活动,求助者可以检验自己原来的解释是否正确
咨询师:正像你所说的那样,同事并没有明确地讲到什么瞧不起你的话,你只是感觉他们似乎对你不好,与你过不去?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有没有去和他们交流一下,在某些方面一起谈一谈,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像你所想象的那样,对你瞧不起呢?
求助者:没有,我觉得他们是不会理我的
相关技术
1建议:(提出建议)哦,是这样吗?那么,让我们来试试看,他们对你的态度到底如何---。你可以主动地区和他们接触一下,见了面问候一声,打一声招呼,看看他们对你的态度
求助者试着与同事主动接触,通过几次打招呼,求助者发现,同事并不是不理他,而且同事很愿意和他讲话。下一步,建议求助者就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与同事谈心,从请求同事帮助的角度,来看看同事对他的态度。结果,求助者发现同事并不是像他所想象的那样,而且许多同事对他都很关心,并且有的同事还提出,如果他还钱有困难,同事可以先帮他借给他疑点还上,这让他很感动
2演示:鼓励求助者进入一种现实的或想象的情境,使他能够对其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这种情境应根据求助者的问题及其对问题的解释来设定(心理剧)
3模仿:让求助者先观察一个模特完成某种活动,然后要求求助者通过想象或模仿来完成同样的活动
把以上几种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往往能使咨询很快收到效果
咨询师(让求助者想象他与同事发生冲突的过程,并根据求助者与同事之间发生冲突的过程设定一个剧情,与求助者一起共同交互扮演其中的角色,让求助者体验其不良情绪和行为产生的过程
求助者(通过想象和扮演)看来,我的做法有点不好---
咨询师:你能这样去想,这很好呀!你在同事面前发脾气、摔东西,我想当时有自己的道理,因为你认为他们都跟你过不去,那么,你现在认为你的做法有些不妥,你能不能详细地谈一谈你现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吗?
求助者:沉默
咨询师:你谈的很好,你现在感觉别人当时并不是对你有什么意见,也并没有与你有什么过不去---,你也谈到了,如果这件事是发生在现在,你可能就并不会去发脾气和摔东西了,能不能这样去理解,你当时出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与你当时的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认识存在问题有关,也就是说,你当时的想法和认识存在错误的地方。而你现在只所以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这个问题,是因为你对事情换了一种更为合理的看法和认识?
求助者:看来是这样
咨询师:这就是你问题的所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它们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加以检验
对深层错误观念需要使用一些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进行纠正
表现形式
“主-谓-表”句式结构,一种逻辑判断式的句子结构,求助者用这种结构来表达对自我的态度,用此判断来概括自己的一切行为
如:“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
“我是个无用的人”“我是一个笨蛋”……
灾变祛除
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使求助者认识到他对事物不良后果的可能性估计过高,过分夸大灾难性后果,从而祛除这种夸张性的认识
咨询师:你谈到这笔欠款可能要你自己来赔偿,这让你感到很苦恼,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不过你说这让你觉得“一切都完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求助者:这么大一笔钱,我怎么还?如果从工资里扣除,那要扣到猴年马月,今后我的生活怎么办?将来怎么结婚?——
咨询师:这笔钱的确是个很大的压力,不过你说因此一切完了---。我想“一切完了”应该是指,“我不能工作了”,“我不能说话了”,“我不能吃饭了”,“我不能睡觉了”,甚至说“我什么都不行了”或“我马上就要死了”,是不是这样?
求助者:我想是的
咨询师:那么,你能不能这样去说:“我要赔这五、六万块钱,我就不能工作了,我就不能吃饭了,我就不能睡觉了,我就要死了---
求助者: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我的工作还是很能干的,同事和领导都这么说,现在没有去上班时因为我心里有些烦---
咨询师:是呀,看来即使要你赔这笔钱,并不是一切都完了,并非像你所想象的那样糟糕
求助者:看来是这样
重新归因:对求助者非现实的假设作严格的逻辑批判,使他看到自己思维的不现实性,从而做出对挫折和挫败更为客观现实的归因
咨询师:关于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我们谈了很多,你谈到了同事曾经对你表现的很冷淡,当时你认为他们是故意疏远你---。我们为此也作了模拟演示,通过想象和讨论,你也意识到同事并没有刻意地与你过不去,那么你能想一想当时为什么同事会对你表现出冷淡呢?
求助者:(沉默)我想,我想当时因为我认为他们在背后看我的笑话,所以情绪不好,发了脾气,这样可能伤害了他们,所以他们有点不大愿意和我说话。看来这些都是我的情绪问题---
认知重建:使求助者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思维工具来代替非逻辑的认识
咨询师:那么,让我们来重新看一看这件事的经过,谈一谈你自己现在对这件事看法和认识,你能试一试吗?
求助者:---
第11章 课时61 二级咨询机能2
第一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三单元 厌恶疗法
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应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
基本原理
学者 Kantorovich等
时间 20世纪20年代末
方法的来源 动物实验研究
基本原理 使不适应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条件联系,从而使得求助者中止或放弃其不适行为
治疗机制 经典条件反射
改良厌恶疗法
1学者:Cautela
2时间:20世纪60年代
3基本原理:当求助者欲实施或正在实施某种不良行为时,在想象中主动地呈现某种可怕或令人厌恶的形象,致使两者形成条件反射,达到控制行为的治疗目的
治疗机制:内隐致敏法
工作程序
1确定靶症状:只能确定一个不良行为作为靶症状
2选用厌恶刺激:必须强烈到一定程度,使其产生的不快远远压倒原有行为产生的快感。常用的厌恶刺激有:电刺激,药物刺激,想象刺激,其他刺激
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使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同步
厌恶疗法原理示意图
治疗前:刺激(酒)-问题行为(喝酒)-愉快反应(快感)-趋进行为(酗酒)
治疗中:刺激(酒)-厌恶刺激(催吐剂)-厌恶反应(呕吐)—回避行为(戒酒)
治疗后:刺激(酒)-厌恶反应(呕吐)-回避行为(戒酒)
厌恶疗法
现实厌恶疗法:电击疗法 药物疗法 橡皮圈疗法
想象厌恶疗法
注意事项
厌恶疗法必须在严格控制下使用
签订知情同意书
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应该是同步的
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适应症:
神经症:如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习得性不良习惯:如口吃、遗尿症等
自控不良行为:如神经性厌食、烟酒及药物成瘾等
另外,动作单一而具体,才便于培养和建立条件反射
例如人们饮酒时常常边饮酒边吃菜,治疗时要注意把非症状行为剔除,只让饮酒、不让吃菜,否则针对饮酒的厌恶治疗会株连到吃菜,以至于治疗后吃菜时也产生厌恶反应
第四单元 模仿法
示范法 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
基本原理
认知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人、环境、行为三元互动论
有意识地自主观察学习
工作程序
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评估求助者的模仿能力-求助者的经历-心理测验的结果
设计示范行为-示范的情景尽可能真实-顺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模仿的具体方法
1生活示范
2象征性示范
3自我示范
4角色扮演
5参与示范
6内隐示范
模仿法的具体方式
生活示范
让求助者在生活中观察示范者演示适当的行为。一般示范要演示几次,在看过几次后,让求助者重复他所看到的行为
例:某求助者因求职存在困难,感到痛苦而寻求帮助,咨询师在检查中发现,求助者的职业行为存在一些问题,于是设定了一套针对求助者问题的示范行为
象征性示范
对一些生活中不方便得到的示范,采用电影、录像、图画书等记录方式作示范
例:某女,自由恋爱结婚,感情好,但因恐惧性交,结婚半年始终没有过成功的性生活,男方为此提出离婚,双方均感痛苦而来求助
示范:采用录像的方式对性前戏和性技巧进行示范
自我示范
将求助者自己好的行为方式录像,再示范给其自己
例:将孩子好的行为,如好的学习习惯,恰当的交往方式等情景录下来,然后再放给孩子看;
将夫妻之间好的交流方式,录下来再放给夫妻双方观看
角色扮演
由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扮演一个确定的情境,咨询师扮演求助者生活中遇到的人,该方法常由几个类似于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情景部分组成,用来帮助求助者学习和别人交往的技巧
例:某男,25岁,因交女朋友困难、情绪痛苦而来求助。咨询师通过检查后,针对求助者的存在的问题,与求助者一起设计了恋爱交往的情景,并与求助者共同交互扮演角色
参与示范
咨询师为求助者示范行为,然后引导求助者使用这个行为
例:对孤独症儿童游戏行为的示范、引导和强化,对智残儿童生活行为的示范,引导和强化,对登高、动物等恐惧行为,进行示范和引导参与
内隐示范 对示范不可观察的示范行为,可通过咨询师的描述,让求助者想象示范行为
例:人际交流的示范行为
恋爱场景的示范行为
注意事项
模仿法更适用于年轻的求助者
强调示范者的作用
1示范者的表现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2示范者与求助者的共同之处越多,成绩越好
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当适时和恰当
第五单元 生物反馈法
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部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基本原理
传统医学观点-人体活动的类型
可以随意控制的骨骼肌运动-大脑皮层
不能随意控制的内脏和腺体活动-皮层下
瑜伽
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心率、体温,表明随意神经与不随意神经之间并无截然的界线
工作程序
1治疗前准备
1)专门治疗室
2)咨询师熟练使用
3)讲解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求助者参与
2诊室训练
3家庭训练
注意事项
禁忌症:
各类急性期精神病求助者
有自伤、自杀观念、冲动、毁物、兴奋不合作的求助者
训练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血压升高、失眠、幻觉、妄想等症状求助者
适应症:
各种睡眠障碍
各种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
某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经前期紧张症、紧张性头痛、书写痉挛等
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
《基础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第11章 课时60 二级咨询技能1
第一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单元 系统脱敏法
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学习目标
掌握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基本方法
1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
2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
3对引起焦虑的情境逐渐脱敏
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
基本原理 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
沃尔普
1958年出版《相互抑制的心理疗法》
治疗原理:对抗条件反射
刺激-焦虑反应
抑制焦虑反应
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二、工作程序
1学习放松技巧
2建构焦虑等级
3系统脱敏
(一)学些放松技巧:
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训练6-8次即可学会要求求助者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应用自如可用磁带引导,也可直接练习渐进式放松
(二)建构焦虑等级
1求助者本人进行
2建构焦虑等级表
对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排序,由最小到最大
给每个事件指定一个焦虑分数(0-100)
3理想的焦虑等级构建标准:极差均匀;循序渐进;能被拮抗(关键)
例1.一个女学生的焦虑等级表
0白天和熟悉的人在一起
10晚上和熟悉的人在一起
20白天,空洞洞的地方只有我一个人
30晚上,又到了大家睡觉的事件,虽然我呆的地方很安全
40一个人去上自习,或者晚上一个人走出宿舍
50晚上一个人呆在宿舍
60在宿舍里,自己睡的是下床
70晚上,未入睡时听到别的声音
90夜里自己醒来
100夜里被某种声音惊醒
例2 一位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恐惧等级表
对象 恐惧程度 等级
母亲 不恐惧 自然 0
父亲 有点紧张 1
同学、同事 紧张,不自然 2
顶头上司 害怕并回避 3
男友 恐惧并回避 4
男友父母 极端恐惧 5
(三)系统脱敏
0 20 40 60 80 100
平静 (放松) 极度不适
《25 一级
《40
《60
《80
注意事项
适应症:恐怖和焦虑
针对不同种类的焦虑和恐惧情境,要建立不同的焦虑等级表
想象次数因个体和情境不同而不同
如开始脱敏时焦虑分数超过50,应将焦虑等级细分,缩小等级跨度
如想象和放松不理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第二单元 冲击疗法
满灌疗法
暴露疗法: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
冲击疗法: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环境中
现实冲击疗法: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焦虑可得到迅速缓解
想象冲击疗法:持续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其优点:不限于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可以以一种对求助者不会带来消极后果的方式或再造创伤的情境
治疗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相关障碍
恐惧症
基本理论
1学者:Crafts malleson london stampft等
2事件:20世纪60年代初
3方法的来源:动物实验研究
4基本原理: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任其自然,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最终情绪反应自行减轻或消除
5治疗机制:消退性抑制
优点 缺点
方法简单 无视求助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疗程短 求助者痛苦大
收效快 实施难,可能欲速则不达
工作程序(2-4次 60分钟)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2签定治疗协议
3治疗准备工作
4实施冲击疗法
治疗准备工作
确定刺激物:最害怕、最忌讳的事物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决定治疗的场地
环境布置:简单、一目了然、除刺激物外无他、无回避之地、无法逃避
准备应急药品
实施冲击治疗
1迅速、猛烈、持续呈现刺激物
2酌情处理求助者的反应
3治疗时间根据求助者应激反应情况而定,力求达到极限,生理反应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变化,通常30-60分
4一般实施2-4次,1日1次或间日1次
临床案例-花圈恐怖
1治疗室四壁张贴花圈图案地面、桌椅摆满花圈关闭门窗、播放哀乐
2引出症状(紧张焦虑、手足无措……)
3按照治疗协议,医生无视患者反应
4最后,患者精疲力竭、无可奈何坐卧在花圈之上
5此后,置身类似情境,恐怖情绪消除
注意事项
让求助者对此疗法有足够的了解,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
如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治疗,或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劝说无效,治疗应立即停止
出现通气过度综合症、昏厥或休克,应停止治疗,并对症处理
冲击疗法应该是在任何一种其他的办法都失败后才考虑采用的办法
负性练习
用于口吃、习惯性抽搐及相关障碍的治疗,通过持续重复有障碍的行为,直至精疲力竭,达到治疗目的,其间要注意抑制症状复发
第10章 课时59 三级咨询技能7
第七单元 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一、识别和处理多话现象
与求助者有关的原因
对多话的判定
与咨询师有关的原因
多话的七种类型
宣泄型
倾吐型
癔症型
表现型
表白型
掩饰型
外向型
二、识别和处理沉默现象
情绪型 反抗型 内向型
茫然型 怀疑型 思考型
三、识别和处理依赖现象
求助者 咨询师
四、识别和处理移情
移情(Transference)
负移情
正移情
求助者把对生活中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并作出响应反应的过程
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
负性经历:挫折 不快 痛苦 压抑
负性行为:不满 拒绝 敌对 反抗
正移情
正性经历
好感
兴趣
友好
爱慕
正性行为:依恋 顺从 关系 敬仰
依赖和移情的区别
依赖:信任 寻求现实帮助 遇到困难寻求帮助
心理依靠 现实目标
移情:好感 弥补过去感情 时常想见咨询师 感情依靠 替代物
五、识别和处理阻抗
自我暴露-阻抗-自我变化
三种关于阻抗的理论
理论 表现 目的
弗洛伊德 精神防御机制的总和 强调潜意识对个体自由联想的能动
罗杰斯 个体对于自我暴露的抵抗 个体认知对自我结构和发展的保护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个体对于其矫正行为的不服从 反映个体行为变化与环境控制相互依赖
阻抗的四种形式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言、赘言
讲话内容上的阻抗: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咨询关系上的阻抗:不履行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
卡瓦纳的阻抗产生三原因
来自成长的痛苦
行为的失调是机能性的
求助者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来自成长的痛苦
开始新行为 结束或消除旧行为
行为的失调是机能性的
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
掩盖更深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求助者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
并无发自内心的求助动机
证实自己与众不同,咨询师无能为力
如何处理阻抗
1解除戒备心理
A不必把阻力问题看的过于严重
B了解阻力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C不必草木皆兵使咨询气氛紧张
2正确进行诊断分析
A应有明确的认识
B取得对方的信任
C首先解决引起阻力的有关问题
3以诚恳助人的态度对待阻力
A告诉对方存在阻力
B确认阻力存在
C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解释阻力
4应对阻力的4个目的
A解释阻力
B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
C超越阻力
D使咨询取得进展
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八单元 咨询效果评估
阶段小结与效果巩固
咨询效果的评估
咨询关系的匹配与转介处理
案例记录整理与保管
咨询关系的结束
一、阶段小结与效果巩固
咨询师小结的三个方面
咨询过程中的言行是否得当
对求助者及其问题的把握是否确切
采取的步骤是否合理有效
求助者小结的四个方面
是否积极配合 是否提供了相关信息
是否理解和接受了咨询师的帮助
咨询后的新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
五个程序
1小结每次咨询效果
2商讨下次咨询任务
3布置家庭作业
4正视处理反复现象
5处理咨询失误
咨询的四种结果
效果不明显:问题基本没有解决
有一定效果:问题依然存在
效果好:问题基本解决
效果显著:问题解决
二、咨询效果的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
适应改变的客观现实
测量结果的比较
周围人士的评定
咨询师的评定
症状改善程度
造成评价的困难三个因素
效果的标准难以确定
安慰剂的作用
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对效果评估研究的五项必要工作
设对照组
随即安排
客观评分
考虑胜任能力
随访
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三个因素
一般性有效因素
特殊性有效因素
求助者的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能力
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共同因素
基本共同点:双方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
求助者强烈的求治动机和积极态度
拥有双方信任的理论和方法
咨询师的积极影响
促进求助者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1蜜月反应
2自然复愈
三、咨询关系的匹配和转接处理
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
1智力正常
2年龄适宜
3内容合适
4人格正常
5动机正确
6信任度高
7行动自觉
8匹配性好
必要的转介
三类不适应的咨询关系
忌讳型
欠缺型
冲突型
需要转介的四种情况
咨访不匹配
咨询师难以胜任
工作变动
不能保证继续咨询的其他情况
四、案例记录整理与保管
心理咨询个案包括的内容
每次咨询记录的四项内容
1来访时的特征
2会谈内容
3印象总结
4综合整理
阶段性小结记录的两个要点
1会谈内容概要
2求助者在咨询室内外的变化
终结或中断咨询的总结记录
咨询关系的结束
来访者 确定结束时间 实现“助人自助”
全面回顾 让他接受离别 咨询师
第10章 课时58 三级咨询技能6
Albert Ellis
生于1913年,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埃利斯在身心两方面的发展上都出现过一些困难。他患过肾炎,性格一度也很羞怯,怕在人前讲话,尤其怕与异性相对。弟妹经常闹矛盾,父母离婚。在此期间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古代和现代许多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其中杜威、弗洛伊德、罗素、华生等人对他尤其有影响。在这些思想家的影响下,埃利斯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从而下决心采取一种认知-行为性质的技能,克服自己怕在人前讲话以及社交焦虑的毛病。1947年获心理学博士学位,著有《心理治疗中的理性和情绪》等50多部书籍
合理情绪疗法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Ellis)在20C50S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治疗名称的变化
RT-RET-REBT
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
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A:诱发性事件
B:对事件A的解释评价(不合理信念)
C:情绪和行为
D: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E:正性的情绪与行为
默兹比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五条标准
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
基于已知的客观事实 包含主观臆测成分
保护自己,快乐生活 产生情绪困扰
使人更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 难于实现而苦恼
不介入他人的麻烦 难以做到
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 长时间持续并反应
11种非理性信念
(1)自己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周围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要求自己是全能的,只有在人生道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成就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世界上有许多无用的、可憎的、邪恶的坏人,对他们应歧视和排斥,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当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有大难临头的感觉;
(5)人生道路上充满艰难困苦,人的责任和压力太重,因此要设法逃避现实;
(6)人的不愉快均由外在环境因素造成,因此人是无法克服痛苦和困扰的;
(7)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应高度警惕,时刻关注,随时准备面临它们的发生;
(8)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决定了现在的行为,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9)人是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的,因此。总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人让自己依附;
(10)人应十分投入地关心他人,为他人的问题而伤心难过,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
(11)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一个精神的答案和完美的解决办法,一旦不能如此,就十分痛苦。
绝对化的要求
“我必须”
你(他)必须
“事情必须”
过分概括化
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
个体对自我的片面认识和评价
对他人的片面认识和评价
糟糕透顶
将挫折与困难扩大化,一件不幸的事发生就是一场灾难,认为世界到了末日
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
变通性
参与
敢于尝试
自我接受
自我关怀
自我指导
宽容
接受不确定性
合理情绪疗法的目标
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咨询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他倾向)去生活,进而帮助他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想、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目标的两次含义
帮助求助者改变他们生活哲学中非理性的成分,并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
不完美目标
完美目标
合理情绪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精神分析咨询师更加主动
行为治疗认知改变更为深刻
求助者中心咨询师的主动与指导功能更为突出
工作程序
心理诊断 领悟 修通 再教育
psycho-diagnosis insight working through
reeducation
领悟阶段
进一步明确不合理信念
区分不合理信念与求助者对问题的看法
修通阶段
主要任务: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代之以理性信念,减轻或消除症状
讽刺
产婆说
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
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典型的苏格拉底发问
有什么根据证明?
为什么我(她他他们)必须?
仅仅因为我喜欢这样,他们就必须?
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吗?
信念 我必须得到每个人的喜爱和肯定
苏格拉底式提问 为什么我必须得到每个人的喜爱和肯定?难道仅仅因为我喜欢这样?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合乎逻辑的陈述
人们喜欢我当然好,但是,指望每个人都喜欢我是不现实的。有的人可能并不喜欢我,我这不意味着我不好。即使有的人并不喜欢我,我仍能应付
信念 如果我弄砸了某事,我就是一个坏人、废物或者白痴
苏格拉底式 如果我弄砸了某事,我就是一个坏人,这从何说起?谁说我必须一贯正确?
合乎逻辑的陈述
就像每个人那样,我有时候也犯错误,做蠢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是废物或坏人。在我一生的过程中,我已经做过成千上万的事情。仅仅根据我的一小部分行为开给我贴标签,是不合理的,也是自我挫败的
信念
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解答。如果我找不到这个解答,就太可怕了
苏格拉底式提问
凭什么说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解答?尽管我希望想出一个好办法,但是我为什么要认定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即使存在更好的方案,我又如何预先得知?
合乎逻辑的陈述
很多问题并没有唯一正确的解答,我们只能尝试各种解决方案。我们只能依靠当时所能获得信息作出决定,并且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作出决定
黄金规则(golden rule)
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反黄金规则
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该同样对待我
常用的修通技术
1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
RET自助表、合理自我分析(RSA)报告
4其他方法
鼓励求助者自我接受、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放松训练、系统脱敏
再教育阶段
主要任务
1巩固既得成果
2使求助者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3强化新观念
4运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
主要目的是重建新的反应模式
1认知方式
2思维过程
3情绪和行为表现
诊断阶段: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ABC,商定目标,解说理论
领悟阶段:达到三种领悟
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修通阶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产婆术、黄金规则)、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其他技术
再教育阶段:巩固疗效,强化新观念
再教育阶段
修通阶段
领悟阶段
诊断阶段
第10章 课时57 三级咨询技能5
阳性强化法
学习目标:掌握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和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工作程序-追踪评估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认知行为治疗
经典条件反射
条件作用前
声音-无唾液分泌
无条件刺激(肉末)-无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条件作用中
条件刺激(声音)+无条件刺激(肉末)-无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条件作用后
条件刺激(声音)-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行为治疗模式
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
(二)行为矫正常用方法
增强法 惩罚法 消退法 代币管制法
(三)建立新行为的常用技术
行为塑造技术 行为渐隐技术
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1,梦2,幻觉
2.有意想象:1,创造想象2,再造想象3,幻想(理想)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一,意识
心理学对意识的研究历史
{意识是物质发展和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一种觉知(对外,对内)}
二,无意识
定义:指个体没有觉擦到心里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发生
内容:1.对刺激的无意识2.无意识的行为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
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10分 浅睡眠 β波:清醒和警觉状态
第二阶段:20分 很难被叫醒 α波:安静和休息状态
第三阶段:40分 出现Δ波 Δ波:睡眠状态
第四阶段:20分 深度睡眠
快速眠动:5~10分 做梦
*梦
梦发生在快速眠动期
梦的特点:1.梦境的不连续性2.不协调性3.认知的不确定性
意识于注意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一,注意
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性
指向性:指由于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而只能选择其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二,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1,特点: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出现条件:强大度,对比鲜明,突然出现,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1,特点: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人所特有的一种心里现象,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它有较高的效率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1,特点: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是在有意主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需要反复练习
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四大特征:1,注意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转移4,注意分配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______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简单任务下,注意的广度约为7_+2即5~9个
二,注意的稳定性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三,注意的转移
注意转移vs注意分散
二者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
四,注意的分配
定义: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
注意分配的条件:1.必须有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2,所从事的活动之间有内在联系
需要与动机
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定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
需要的对象性:需要的都有对象,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生理需要)&神会需要(获得性需要)
根据需要产生的角度
自然需要:由生理不平衡引起的需要,与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密切的关系
社会需要: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通过学习得来的需要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根据需要的对象分类
二者有密切的关系
需要的分类是相对的,各种需要之间相互交叉
而,动机
定义: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里活动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内驱力,诱因,情绪和动机的关系
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动机的调节上
内驱力:由生理须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环形状态(行为注意对动机的一种解释)
诱因: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莫种需要的外部条件(诱因—需要—动机)
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vs社会性动机
有意识动机vs无意识动机
内在动机vs外在动机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在有机体生理需要基础上产生,也叫驱力或内驱力
社会性动机:在人类社会文化需要基础上产生动机,包括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利动机。兴趣和爱好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的动机
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
定势: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属于无意识动机,影响殷素素:13/评分
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因外部环境影响而产生
内在动机:因个体内在需要而产生
第10章 课时56 三级咨询技能4
第三节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四单元 放松训练
每日练习1-2次,每次5分钟,一般训练6-8次即可学会
要求求助者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应用自如
可用磁带引导,也可直接练习渐进式放松
音乐放松训练
《春江花月夜》
《平沙落雁》
《雨打芭蕉》
《蓝色的多瑙河》
《少女的祈祷》
《田园交响曲》
《水上音乐》
“纯粹音乐,音量要低”
一、放松疗法的原理
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中使用最广的技术之一,是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咨询和治疗方法,行为治疗最大的特点是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改变上
主观体验 生理反应 表情
二、放松疗法的操作步骤及实施过程
咨询师介绍原理
咨询师示范、指导
强化求助者练习
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
呼吸放松训练(腹式呼吸示意图)
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
呼气时,腹部慢慢收缩
肌肉放松训练
手臂-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下肢
每次放松一个骨骼肌肉群并保持10秒左右,先使该部位肌肉紧张,保持紧张状态体,然后慢慢放松,体验肌肉的松紧程度,如发热、沉重、温暖、愉快等(停顿约5秒),从而最终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深呼吸3次)
意念放松训练
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视的情境中,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
指导语
我静静地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它人,我感受到了阳光温暖地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地沙子,我全身感到无比地舒适,微风带来一丝丝海腥味,海涛在有节奏地唱着自己地歌,我静静地、静静地谛听着这永恒地波涛声……
()
注意事项:
1第一次放松训练,咨询师需做示范减轻焦虑
2多种方法,单独或联合,1-2种为宜
3关键是放松,身体肌肉,精神心理,体验放松后的体验
4求助者练习时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
5口头或录音,口头效果好
6想象力强,独立性强效果不显著
7促进求助者领悟放松,日常生活中随意放松并运用自如,需不断练习
第10章 课时55
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单元 实施咨询方案的策略与框架
实施咨询方案
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
启发 引导 支持 鼓励
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第二单元 参与性技术
倾听 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 鼓励和重复技术
内容反应
求助者自我探索
情感反应 具体化 参与性概述 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求助者自我探索
一、倾听技术
倾听的五个技巧
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
无偏见,无框框,无条件,不作价值评判
用耳聆听,用心领会
机敏和共情深入感受
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
倾听常见的五个错误
急于下结论
轻视求助者
干扰转移话题
做道德或正确性评判
运用技巧不当:A询问多B概述多C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二、开放式提问技术与封闭式提问技术
开放式询问
1什么-获得事实资料
2如何-涉及事件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物
3为什么-引出对原因的探讨
4能不能
5愿不愿意-促进求助者自我剖析
五个引导词的意义
封闭式询问
1收集资料加以条理化
2澄清事实
3获取重点
4缩小讨论范围中止偏离正题的叙述
5避免会谈个人化
四个引导词
A是不是B对不对C要不要D有没有
三鼓励
四重复
三个特点:
1直接重复求助者的话
2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
3鼓励进一步讲下去
三个功能:
1促进会谈继续
2引导会谈方向
3引导会谈深度
两个要求
1抓住现状核心
2有选择的鼓励
五、内容反应
又称为释义。即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求助者
引用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
加强理解、促进沟通
深化会谈的内容
帮助做出决定
六、情感反应
咨询师把求助者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中包含的情感整理后,反映给求助者
释义:来访者言谈内容的反馈
情感反应的最有效方式是针对来访者现在,而不是过去
情感反应:来访者情绪反应
参与性技术-具体化
也可称为具体化技术、澄清技术。具体化指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功能:澄清模糊不清的观念、情感以及遇到的问题,明了求助者的真实感受、真实事件
七、具体化
使用范围
问题模糊不清
过分概括化
概念不清
八、概述
参与性概述 影响性概述
参与性概述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偰领的方式回应求助者 概述也可以成为小结技术,摘要技术
九、非语言
非语言行为:目光、表情、身体状态、声音、距离、衣着步态
重要意义
1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并妥善运用时咨询师的基本功
2提供许多言语不能直接提供的信息,甚至是言语要回避的
3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心理活动
4咨询师可以由此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求助者的支持和理解
注意事项
1要综合考虑人的非言语行为
2谨慎看待言语与非言语行为的不一致
3不易轻易流露对求助者非言语行为的态度
4咨询师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用好非言语行为
参与性技术 影响性技术
倾听 面质
开放式与封闭式询问 解释
鼓励与重复 指导
内容反应 内容表达
情感反应 情感表达
具体化 自我开放
参与性概述 影响性概述
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和把握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第三单元 影响性技术-面质
矛盾集中表现
又称对立(性)、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1理想与现实不一
2言行不一
3前后言语不一
4咨询师与求助者意见不一
影响性技术-面质
五个目的
1协助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来面对自己和现实,并产生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理性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
4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资源,并善加利用
5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
影响性技术-面质
五点注意事项
面质要有事实根据、 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可用尝试性面质
一、解释
运用某一种理论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解释VS释义
1参考框架不同:解释的框架式咨询师,释义的是求助者
2运用理论不同:解释的是咨询师的理论和人生经验,释义是求助者的认知和看法
3表述内容不同:解释咨询师提供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释义是求助者表达的实质内容
解释VS内容反应
前者侧重于理论分析,后者多是提供的建议和反馈信息
二、解释
解释的操作要点
1应先了解情况,准确把握
2明确自己解释的内容
3把握解释的对象、时间、理论
4不能凭感觉解释
5要因人而异
6不能把解释强加给求助者
三、指导
咨询师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技巧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指导:针对原因而展开、针对思维方式和内容进行、针对行为、综合开展
注意事项
咨询师应十分明了自己对求助者指导些什么、效果怎样,叙述应清楚,应让求助者真正理解指导的内容
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求助者执行,若求助者不理解、不接受,效果就差甚至无效,还会引起反感
指导时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会同时对求助者产生影响
四、情感表达
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了,即为情感表达
求助者 自己
情感表达与情感反应有所不同。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后者即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叙述中的情感内容
五、内容表达
常用于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等
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是不同的
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而前者则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
注意:内容表达时应注意措辞的和缓、尊重,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忠告、意见是唯一正确的、必须实行的、
六、自我开放
又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担
四点意义:咨询师的自我开放有和求助者的自我开放相等的价值
可以建立并且促进咨访关系
使求助者感到有人分担了他的困扰,感受到咨询师是一个普通的人
借助于咨询师的自我开放实现求助者更多的自我开放
两种形式
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
咨询师向求助者开放自己的经验、喜怒哀乐
七、影响性概述
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
目的
让求助者更清楚咨询师谈话的重点,串联有关的信息。有时还起到过度、转换话题的作用
比较 影响性概述:概述的是咨询师表达的观点;影响更为主动、积极和深广
参与性概述:概述的是求助者叙述的内容
八、非言语行为地运用
目光注视 面部表情 身体语言 声音特质
空间距离 衣着及步态
授课老师
课程特色
学员动态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