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2.印象:加法、平均、加权平均、中心品质
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课程
3324人
已加入学习
学习有效期 545 天(随到随学)
1.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2.印象:加法、平均、加权平均、中心品质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社会化载体:
1.家庭;
2.学校
3.媒体;
4.参照群体;
1.第一层: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2.第二层: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3.第三层:自己和事物的关系;
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父母羽翼下生活,
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社区矫正、上世纪大批下岗、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一个人的心理影响的因素:
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自然衰退和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系列位置效应:两头记忆效果比中间好。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无意义音节
一、记忆: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
1、形象、情景、情绪、语义、动作
2、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3、瞬时记忆:感觉后像,小于1秒,不能被识记;短时记忆:听觉编码,小于1分钟,能被识记,容量7+-2个组块;长时记忆:语义+形象,大于1分钟,容量无限大,不能识记。
二、遗忘(保持)曲线:先快后慢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错误地再认和回忆的现象。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听触视
生物钟:有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象一个时钟,调节人的行为的节律性,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似动、诱导、自主
4、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带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知觉的4个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大小、颜色、明度、形状等)。
知觉的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有机体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明适应:快(1-2分钟)
暗适应:慢(30分钟)变好的现象,视紫红质可以保护暗适应。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正后像、负后像(互补色)
感觉对比:不用刺激物作用域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相继对比。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老年人听觉丧失首先是高频音,从高频到低频,20000-4000-1000。
世界和我们感知的不一样,我所感知到的和别人感知到的也不尽相同。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感受器嗅球。
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最基本的味觉:甜-舌尖,咸-舌两侧,酸-舌中,苦舌根。辣是一种痛觉。
平衡觉(静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痛觉既属于内部感觉又属于外部感觉,具有机体保护作用。
知觉的种类:
1
内省法
冰山模型: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人格心理学:
人性哲学 人格结构 人格动力 人格发展
人格变化 人格成因
性善与性恶
积极与消极
自然性与社会性
1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依德
主张:性本恶 人被视为一个能量系统,受本能控制
2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
性本善 认识自我实现的有机体,是积极向上的
3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 斯金纳
无善恶 认识环境变化的被动 机械的适应者
4认知理论 凯利
有善有恶 认知结构决定了人的独特性
5交互作用理论 米歇尔
有善有恶 文化影响人 人创造了文化
孔子: 性相近
孟子:性善论 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 也,四端之心
荀子 韩非子:性恶论
人之性恶也,其善者伪也
告子: 性无善恶 生之谓性,人性之无分 别于善不善也,犹水之 无分于东西也
董仲舒:性善情恶论 性本善,但性中有 情,情不善,故性也 不善
人格的稳定性
弗洛伊德“人格延续中心”
1人格表达的稳定性
跨情境一致性——人格的持续性
2人格的统合性
精神分裂症与人格分裂
神经质 纠结
授课老师
课程特色
学员动态